新彊笔会之坎儿井:大漠深处的生命奇迹

作者刘雄2025-04-21 20:21:04
原出处:魅力潇湘网
阅读:

  在广袤无垠的吐鲁番沙漠边缘,炽热的阳光烘烤着大地,每一寸空气都弥漫着燥热,似乎一切生命都在这炙烤下变得艰难。然而,当我走近坎儿井,却惊觉这片沙漠之下,竟藏着一个令人惊叹的生命奇迹。

  初见坎儿井,它并不起眼,井口不过是沙地上一个个小小的洞口,像是大地不经意间留下的呼吸孔。顺着台阶缓缓而下,温度陡然降低,清凉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瞬间从炎炎夏日步入了清爽的秋夜。井下,是一条狭窄而悠长的暗渠,水流在其中潺潺流淌,发出悦耳的声响,打破了地下世界的寂静。

  我伸手触摸那清凉的井水,手指划过水面,激起一圈圈微小的涟漪。这水,来自遥远的天山冰雪融水,它们历经千辛万苦,通过竖井、暗渠,在地下潜行数百里,才来到这片干涸的土地。在没有先进水利技术的古代,勤劳智慧的吐鲁番人民,凭借着简单的工具和坚定的信念,挖掘出这庞大的地下水利工程,将生命的源泉引入沙漠深处,滋养着一片片绿洲,孕育出灿烂的文明。

  沿着暗渠前行,微弱的光线从头顶的竖井洒落,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柱,照亮了水中跳跃的光斑。我仿佛能看见,千年前的人们,在昏暗的井下,一镐一铲地挖掘着,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却浇不灭他们心中对水的渴望。正是这份执着与坚韧,让坎儿井穿越了岁月的长河,至今仍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走出暗渠,来到坎儿井的出水口,清澈的井水喷涌而出,汇聚成一条明渠,向着远方的农田奔去。渠边,葡萄架郁郁葱葱,一串串饱满的葡萄挂满枝头,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田野里,庄稼茁壮成长,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很难想象,若没有坎儿井,这片土地将会是怎样的荒芜。

  坎儿井,它不仅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吐鲁番人民与自然抗争的智慧结晶,是生命与希望的象征。当我离开时,频频回望那不起眼的井口,心中满是敬畏与感慨。这片沙漠之下的生命脉络,将永远镌刻在我的记忆深处。

作者简介

  刘雄,湖南新化人。笔名拂晓、刘家湾。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诗词家协会、中国武术协会、中国教育电视协会、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民进新化工委委员、新化县政协常委,中国教育电视协会理事。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少年陈天华》《腊梅花》、散文集《风飘的岁月》《拂晓》《永不消逝的记忆》《且行且歌》、诗歌集《梅山雁语》、理论文集《过来人语》《资江夜语》《写作文不求人》。

编辑: 刘杏梅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