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前的思念

作者刘雄2025-04-03 16:51:16
原出处:魅力潇湘网
阅读:

  当田野里的油菜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当柳树抽出嫩绿的新芽,当空气中开始弥漫着湿润泥土的芬芳,我便知晓,清明节快要到了。每至此时,思念的潮水总会在心底悄然涌起,漫过记忆的堤岸,将那些与故人有关的过往一一浮现。

  记忆里的清明节,总是带着些许潮湿的味道。小时候,跟着长辈们去扫墓,山间的小路崎岖蜿蜒,路边的野草沾满了露水,打湿了鞋面。一路上,大人们神色凝重,沉默不语,年幼的我虽不谙世事,却也被这样的气氛感染,乖乖地跟在后面,不敢嬉笑打闹。

  到了墓地,长辈们会先将墓碑周围的杂草清理干净,然后摆上精心准备的祭品,点上香烛,袅袅青烟升腾而起,仿佛是连接阴阳两界的桥梁。大人们神情肃穆地跪地磕头,口中念念有词,那是他们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与诉说。而我,也会学着他们的样子,虔诚地磕头,心里想着那些从未谋面,却在家人的讲述中无比熟悉的祖辈们。

  如今,岁月流转,当年带着我去扫墓的长辈们,都长眠在了这片青山之中。每到清明节前,对他们的思念就愈发浓烈。我出生前,爷爷奶奶都离世了,但我想象出爷爷用他那布满老茧却无比温暖的大手,轻轻抚摸我,给我燃起希望;我也想象起奶奶,那慈祥的笑容和关切的眼神,注视着我努力前行;我想起父亲,每周一赶早送我去资江河对岸的琅塘中学求学;我想起母亲,她在夏日的夜晚,拿着蒲扇为我驱赶蚊虫,那轻柔的凉风,伴我甜甜入睡。还有外婆、六阿婆、满奶奶……

  他们的音容笑貌,如同电影般在我脑海中不断放映。曾经,我总以为他们会一直陪伴着我,却未曾想,生命如此脆弱,离别总是在不经意间到来。那些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都化作了如今深深的思念。

  始终相信,逝去的亲人是不会消失的,只是换了个地方,活在我们心里。

  即便是阴阳相隔,内心深处的牵挂与思念,永远都不会断线。那些曾共度的时光,都在清明这一天,从记忆深处奔涌而出,暗淡了春天的所有色彩。心头辗转的哀思和人生的种种不如意,也都在悲泣声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释怀。

  我想,他们也会在天上保佑人间的子孙后辈们。虽然世间最远的距离是天堂人间,但心与心的呼唤,早已超越了生与死。无法见面,但可以想念;无法联系,但心意相通;无法相拥,但彼此温暖。逝去的亲人也并非真正地离开,他们是在另一个世界,开启了新的旅程。

  清明节前的风,似乎也带着丝丝哀愁,轻轻拂过脸颊,撩动着我的发丝。我独自一人站在窗前,望着远方的天空,思绪飘向那遥远的过去。我知道,逝去的亲人再也无法回来,但他们的爱,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宝藏。

  在这个清明节前,我将思念酿成酒,敬给我逝去的亲人们。愿他们在天堂一切安好,没有病痛,没有烦恼。我相信,他们会在另一个世界,默默地守护着我,看着我一路前行。而我,也会带着他们的爱与期望,勇敢地面对生活,好好地走下去。

作者简介

  刘雄,湖南新化人。笔名拂晓、刘家湾。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诗词家协会、中国武术协会、中国教育电视协会、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民进新化工委委员、新化县政协常委,中国教育电视协会理事。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少年陈天华》《腊梅花》、散文集《风飘的岁月》《拂晓》《永不消逝的记忆》《且行且歌》、诗歌集《梅山雁语》、理论文集《过来人语》《资江夜语》《写作文不求人》等。

编辑: 卿跃飞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