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曙:用爱照亮留守儿童的心灵

作者彭东风 彭丁2025-04-10 21:35:34
原出处:魅力潇湘网
阅读:

  现年52岁的刘曙,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多所学校任教,现任永丰中学德育专干,并任教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城镇,无论哪个岗位,她始终铭记教育初心,用一颗赤诚之心奉献着青春,用爱编织孩子们的美好未来,用爱照亮留守儿童的心灵。2018、2019、2020、2024年荣获县级 “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24年,她获得娄底市“名师育娄.教坛楷模”殊荣。

架心灵桥 铺情感路

  学生李欣欣上课时思想不集中,总是发呆,有时偷偷流眼泪,放学后,刘曙马上进行家访。原来她三岁时父母离异,狠心的父母把她交给奶奶抚养。小姑娘当时告诉我:“妈妈自从有了新家后,对我的关心也少了。”说着说着,她就哭起来了。从孩子忧郁的眼神里,刘曙觉得小姑娘心里有说不尽的苦楚。回到学校后,刘曙让她当文娱委员,经常让她回答问题,锻炼她的胆量、能力。刘曙还利用放学后,节假日去她家家访,检查她的家庭作业,送课外书,帮她梳理头发,修剪指甲,整理房间,使她感受到母亲般的关爱。逐渐地,小姑娘的情绪变好了,学习也进步很快。

  为了帮助孩子们找回自信心,刘曙和他们建立一种彼此信任、平等互助的关系,和他们进行情感交流,做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用爱树人,春风化雨

  每位学生都是一颗种子,用爱灌溉,静待花开。刘曙认为做一名教师就应该深爱每一名学生,给每名学生都创造一个成才的机会,让每名学生都拥有一片阳光地带。刘曙认真执教,为人师表,在学习和生活中处处关爱学生,和学生做心贴心的交流,努力以心换心,以爱博爱,唤醒孩子的心灵,让他们感到,老师是亲切的,学校是温暖的,学习是有趣的。刘曙总是以巧妙的方式给学生讲述各类“心灵鸡汤”故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在行为习惯养成上、班规制定上下功夫,狠抓每个学期的第一个月,继而大胆放手让令人信服的班干部民主管理。刘曙对特殊孩子更关爱,每逢过节,刘曙她总是会给班上的留守孩子带上一些好吃的,陪他们过节。对于那些学习实在很困难的孩子,刘曙总是不断地鼓励他们,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潜力发展方向,让他们也能找回自己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因此,刘曙任教的班级总是有一种快乐的氛围,每个孩子都很盼望来学校。刘曙对单亲家庭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爱心去温暖他们,悄悄地给他们垫付过生活费,送学习用品。“胸藏花园,当孩子生命中的贵人”,刘曙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先进教育工作者。

漫漫送教浓浓关爱

  学校要送教上门,刘曙主动勇挑重担。首先,刘曙先把送教上门的安排通过电话告知了家长,先与家长取得互动,赢得他们的支持,让他们体验到温暖和社会的关注。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孩子的情况,包括家庭成员、孩子的病因、治疗情况、作息安排、与孩子惯用的沟通方式、孩子喜欢做的事情,孩子的脾气、性格等。根据这些情况她会安排每个孩子的送教时间和下一步需要深入评估的内容,为后面的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

  王小可,是刘曙送教的对象。一个10岁的男孩,因为它是先天性的脑瘫,所以他是带着遗憾出生的,也是折翼的天使。小可的家人在他一岁的时候发现了异常,去医院检查便鉴定是智力受损,小可的表达有困难并且生活不能自理。因为家境极度贫困,所以没有条件送去特殊学校就读。但这并代表小可不渴望学习啊,当刘曙第一次驱车前往他家的时候,虽然小可有些怯生,但表现出来更多的是兴奋。在她递上送给他的书、笔、本子、糖果时,他微笑着接住了。后来她尝试着与他进行简单的交流,教他握笔,他便激动地握着笔在本子上涂抹,刘曙与小可做了小游戏,虽然他反应有点慢,动作笨拙,但还是没有放弃,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妈妈说她喜欢音乐,刘曙带着他边听音乐边摇摆身子,让他感知音乐带来的快乐。刘曙会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及自身的能力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教育,以求给小可带去更多的温暖和开心。

  看到小可露出笑容的那一刻,刘曙的心狠狠地疼了一下,像石子投入水里,泛起阵阵涟漪。这样的一个孩子,本就带着父母的期望和喜悦来到人世间,却成了折翼的天使,是多么的遗憾和痛苦。在那一刻,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刘曙要承担起教育小可的责任,刘曙要尽最大的努力,将外面的世界传递给他,将更多的快乐带给他。

  像小可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在刘曙心中,他们是折翼的天使,不能看遍世间的繁华,他们最纯粹的笑容、最淳朴的内心感染着你我,纵使身有缺陷,他们依然不放弃对这个世界的热爱。

  29年来,刘曙老师用慈爱呵护着天真,用真诚开启着心灵,她的故事向大家诠释着教育的情怀和意义!而关爱留守儿童只是她教育春秋中的一朵浪花,相信她将以此为荣,在关爱留守儿童和特殊孩子工作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 彭东风 彭丁

编辑: 卿跃飞
相关内容